第61节

转过街角,他登上楼梯,进了公司穿过大堂再走进办公室。因着太过熟悉,他也没开大灯,只往办公桌上摸索一阵,却什么也没摸着,接着他开了台灯,在抽屉翻找一阵,依然没找着,他又打开书柜查看,最后开了办公桌下的柜门。

看着柜子里的东西,他楞了半晌,半晌后将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

那是一只表皮印着美队盾牌图案的暖手袋。

他蹲在那里,捧着那只暖手袋,冰凉的液体隔着容器躺在他的手心,软绵而沉重。

他想,如果人心也有盾牌就好了,那样就不至于在利剑刺来时如此不堪一击。

这场一泄如注的感情换来的伤害,终于教导谭稷明学着如何收敛和温厚。这个锋芒毕露总压榨别人意识的男人,虽渐渐知道该怎么迂回着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却像极了全线减弱的免疫系统,虽不会即刻死亡,却再也难以复原。

☆、63

人有时因太想获得某种东西, 会不知觉间忽视所拥有的珍贵, 好比项林珠。

在经过近十八小时的飞行后,她终于到达那个理想中的求学圣地。走出机场时, 谭社会安排的人早已在那儿等着她,汽车沿着公路往前走,两边是齐整整的高楼, 顺着路面往右转, 隐约能闻见海风的味道,路的尽头再转个弯,便是绵长的海岸线。

东侧的太平洋碧绿如翡翠, 金灿灿的阳光洒满一望无际的海面,海上有被风撑得极为饱满的白帆,洁白的沙滩上有穿着比基尼的女郎在晒太阳,还有抱着滑板行走的肌肉男。

这里的气候很宜人, 东南方总吹来凉爽的信风,碰撞各个岛屿上的高山,形成上升的暖湿气流。

领路人将她安顿在瓦胡岛东南边的一幢靠海的房子里, 那房子采光极好,墙壁是蓝色的拼接板, 客厅中央有张灰蓝的小沙发,开放式的厨房串接一张小吧台, 台前还搁了两张彩色高脚凳。

“你就住这里,有什么事情可以打给我。”

他说着,递给她一张名片。

她接过名片, 眼看着那人要走,便忍不住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上课?”

那人很吃惊:“你刚到,不打算休息两天吗,还有时差你不累吗?”

“我不累。”

她吐出三个字儿,坚定的看着他。

“好吧。”那人挠挠头,“街对面有间教室,你要是吃得消,下午就可以去上课。”

“好。”她一边说着一边去规整行李,又冲那人补一句,“谢谢你。”

那人看了看她,有些百思不得其解,接着便离开了。

等人走之后她就开始收拾房子,从卧室的床头到吧台的酒杯,样样不错过,清扫时仔细得不能再仔细。等一切都收拾妥当,她往沙发上坐了大概半分钟,却怎么也待不住,于是拿了钥匙出门去了。

林荫道的两旁栽满棵棵椰树,街上除了汽车就是穿着背心短裤的游客,许是阳光太盛,个个晒成麦皮色。她漫无目的行走着,任那炽烈的阳光煨着皮肤,因着初来乍到,她并不熟悉当地多变的天气,料不到前一刻还晴空万里,下一刻却忽然狂风骤雨。

羽状全裂的椰树叶子像规则的利器,在风雨的冲刷下摇摆不停。游人纷纷捂着脑袋去屋檐下躲雨,嘴里叫喊着各种英文单词。

项林珠穿着半袖衫和短裤,雨水兜头抛下来时她并没有躲开,似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于是走去街边的卖铺,站在彩色条纹的太阳伞下躲雨。

飞溅的雨水沾着腿,她看着周围陌生的血统、听着别人陌生的交谈,看着马路标识的英文字母,那一刻,莫大的孤独才终于接踵而至。

那是和以往任何时刻的独处都不一样的孤单,她站在那儿看风中摇摆的树,忽然很想很想谭稷明。

她喉头有些发疼,咽了咽口水,就那么看着狂风暴雨忽然停歇,碧蓝的半空竟浮现亮丽的彩虹。

人们似对这绮丽的变化已见怪不怪,又纷纷走出街头继续享受阳光。

她身后的铺子摆着斜面冰柜卖彩虹冰,旁边的烤箱上还煨着热狗。那卖货的小工黑发棕眼,趿着人字拖友好的和她对视,示意她要不要买些什么。

她指了指柜上的热狗,接着从裤兜里掏出了钱。当甜腻的食物吃进嘴里,却并不觉得解馋,她只是机械地把东西塞进空荡荡的胃,好像不做点儿什么就难以平静。

麻木吃完东西,她又顺着原路返回,去住所对面的教室上课。

那教室不大,十来平的空间摆了两张连椅课桌,对面是张玻璃白板。

她将走进去还未来得及坐下,身后忽然闯进一位姑娘。那姑娘黄肤黑发也是亚洲人,她穿着低胸吊带连衣裙,齐耳的短发蓬蓬松松,弯弯的眼睛成一道缝,看上去很俏皮。

姑娘很热情,手脚并用着用不地道的口语和她交流。她的口语也十分不地道,于是俩外国人在另一个国度彼此用着蹩脚的英语简单地沟通着。

后来经过老师介绍,她才知这姑娘叫安田美纪,是日本人。

给他们上课的是位金发碧眼的美国人,头发极短,毛毛剌剌贴着头皮,每天教完课后抱着滑板去冲浪,或者休息日时去潜水,生活紧凑又松散。

安田美纪过分热情,当天晚上下课便邀项林珠一起吃饭。地点就在莫阿纳凯市场,那里汇集了典

型的东方料理。

吃饭时她说她备考已经两年了,头一年没考上。

“那些东西很难的,你要做好准备。”

她皱着眉,似想不明白为什么考试会那么难,一面叉了盘里的鲯鳅鱼吃。

项林珠觉得她很可爱,道:“谢谢你的建议,我会很努力。”

她又说:“我本来不打算来这里,可是男朋友在这里上学,我也就来了。”

项林珠味同嚼蜡:“你是为了男朋友来这里?”

“是呀。”她说,“本来我在日本生活很好,可为了爱情我放弃了那里。”

她问她:“你呢,你是为什么来?你这么漂亮,肯定有男朋友吧,他怎么不和你一起来呢?”

提及谭稷明,项林珠的心便似活跃的神经,突突的不停跳,每跳一下那疼痛感便拧巴住,似要将整颗心都撕裂开。

生活真是繁复,有人为了爱情抛弃固有的安好,有人却为了学业抛弃固有的爱情。

一直以来,项林珠的生活从未因为谭稷明而乱掉章法,他出现以前,她满脑袋装的学习,和他在一起后,她的重心依然是学习。

她像个战士一般捍卫自己的坚守,除此之外谭稷明几乎要怎样都行,处在当下时不觉得,离开后反而渐渐认识到,那种看似很有忍耐力的包容,似乎更多是因为并未往他身上花什么心思。

他带她去哪儿她就去,给她吃什么她就吃,无心驻足观赏美景,也不会研究那些玲珑精致的食物,更别提去体会谭稷明为合她心意背地里花了多少心思。与其说她在约会,不如说她是应付差事,只图完成任务。

当惯有的存在消失不见,从此再也不会有人叮嘱她按时吃饭,不会有人在楼下等她下课,更不会有人把他眼里的一切美好毫无隐藏的分享给她。

她才倏然发现,从前的孤独不算什么,拥有之后又失去才是真的孤独。

项林珠在感情方面远不如学习上利索,那条脉络的反射弧似乎极长,就像柔软的水草,瞧上去软趴趴没力道,泡在水里和丢在岸上甚至没什么区别,可浸得时间长了,当所有的感知渐渐浮现,拉扯不断的韧性便随之而来,霎时坚硬堪比磐石。

这种人其实很可怜,常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治愈伤口,就算不能复原,将养着也会逐渐好起

来。

可她这种人不太一样,时间越长看得越清,沉淀的感情就像被裱在框里的画像,杜绝新鲜氧气只会加长保质期,经常忽视不打理会蒙上一尘灰土,可拿手轻轻一抹,除去尘土的画像只会看起来更加清晰。

无人能走进,更无人能替代。

刚离开的头几天还好,她只要忙着学习或者别的事情就能够暂时放松紧绷的大脑。可渐渐一天天过去、一周周过去,她的心才开始越来越不能自已。

当一个月逝去时,她才恍然记起谭稷明曾经在毫无音讯的情况下等了她一个月。

那天自船上归校之后,她远远看见他的车停在宿舍楼下,因着习以为常,就那么理所当然走过去。其实自从二人在一起后,谭稷明就老在楼下等着,她却从未想过他什么时候来的、等了多久,她从不问,他也从不说。

当切身体会一个月的杳无音讯,她才知原来时间竟可这么漫长,也是那时才忽然意识到,在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下,谭稷明并不会知道她哪天会回来,却能在她一回去的当下就见面,只能说明他每天都去楼下等。

整整一个月,每天都去楼下等……

难怪再见面时他会那么生气,还问她是不是在她所有的事情中,他总是排在最后一个。

她当下只知他在生气,忽略掉这句话掩藏的酸涩和无奈。如今想起来,他确实说得很对,而且似乎一直以来都明白她的重心不在他身上,却仍然毫无保留对她好……

突然其来的伤口除了让人疼痛,还会让人成长。

项林珠亲手朝谭稷明刺了一剑,反噬的痛苦竟叫她将曾经看不见的全看见了。

因着理性超然,她虽看清这份感情中的各种脉络,却并未因为不舍和留念而反悔出走的决定,但也因着这份残忍的决断始终鞭策自己的心。

连爱情都能放弃,她这一生还有什么事不能勇敢。

于是,虽然她骨子里的轴劲不能彻底更改,却也渐渐学着开阔豁达。

你可能难以想象,在日复一日的自我鞭挞下,曾经只会靠行走奔赴于实验室和宿舍之间的项林珠,会在闲时独自开着八十英里的吉普飞驰于茂宜岛的哈纳公路,经过盘沿山路的六百多道蛇形弯,与原始雨林和汪洋碧海为伴,或者驱车沿着帕里高速直往科奥劳山尽头,于断崖边的瞭望台观赏成片的红土地和绿田野。

她还会去大风口的珍珠港感受风的狂野,也会潜入三十万加仑的暗礁水槽观察成群结队的海洋生物。

这份沉郁厚重的感情洗礼终于教会她如何对学习以外的生活投入更多的激情,感受更多活着的意义。

☆、64

三个月后的一个上午, 阳光依旧灿烈无比, 瓦胡岛南面的那间屋子朝海的一面敞开着蓝色百叶窗,窗台上种着各色花草, 紧邻着窗户有张长形木桌,桌上铺着白色台布,摆着剔透瓷器, 瓷器旁还搁着一壶凉茶。

蓬松着短发的安田美纪正和她的男友早川西原并肩坐在那儿聊天。

安田美纪一边吃着盘里的沙拉一边用日语和早川西原交流, 大意是因项林珠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考上海洋生物专业的研究生而颠覆了世界观。

去年安田美纪刚来这里,花了三个月才勉强能外出和人沟通,而项林珠这个非人类竟然能用如此短的时间把那些生硬的专业名词运用得滚瓜烂熟, 记性好也就罢了,ets寄来的通知书显示她verbal考了165,满分170她轻而易举考了个165。

安田美纪觉得这世界太大了,她幼小的心灵被深深的震慑住。

不仅如此, 项林珠看她整日抱着书啃太辛苦,还根据她的基础设置了一套适用于她的学习方法,竟比那个私教有用得多。

早川西原听她讲完这些事, 忍不住笑话她是笨蛋。

她鼓着腮帮子生气,半天吐出一句:“狗带吧你。”

早川皱眉, 问她什么意思,她沾沾自喜的说是项林珠教她的最新中国网络用语。

项林珠正在吧台用椰汁和朗姆调制马天尼, 一边拿了鲜柠檬一边和早川解释什么是狗带。看看她多厉害,三个月时间不仅拥有一口纯正美式英语,还能听懂简浅的日语。

这样优秀的姑娘, 走到哪都少不了人追捧,比如来自佛罗里达的鲍里斯,他是俄美混血儿,在杨百翰大学学习美术,因和项林珠同在阿罗哈塔附近打工而相识。

鲍里斯倾心于这位美丽含蓄的东方姑娘,总是追在她身后跑来跑去,却始终把距离拿捏有度,不会叫人反感。

他留着两鬓极短的飞机头,金黄的头发根根竖起,深眼窝高眉骨,喜欢穿着贴身背心和条纹沙滩裤,习惯在项林珠拒绝他的追求时,重复三遍why。

项林珠拒绝他的次数堪比天上的星星,鲍里斯却从不气馁,越往后告白起来越像家常便饭,隔三差五都要来一回,连安田美纪都看不下去,不断怂恿着她和鲍里斯交往。

这位鲍里斯不但阳光帅气,还有一颗执着的心,追求项林珠从第一学年持续到第三学年。

三年后的项林珠已经深入海洋生物研究,还是美国海洋协会与西太平洋水下技术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员,更是海洋生物学科专家史蒂芬的得意门生。

史蒂芬是位满头白发的德国人,高耸的鼻梁像雄鹰的嘴,喜欢戴着一副金丝边框眼镜,仔细看东西时却仍由镜框滑至鼻峰,努力睁着一双老花的碧绿色眼睛。

他十分欣赏这位典型的中国姑娘,对她在学习上的聪慧和踏实赞不绝口。

项林珠这几年跟随史蒂芬经手多个项目,从海藻活性物质研究到微生物宏基因组的新发现,以及正在着手的座头鲸繁殖力测定,各个项目都有突破性进展,她已发表数篇科研论文,在这个行业小有名目。

最近,她除了既定学习还会去恐龙湾的海洋生物公园探望一只海豚。

那只叫kekaimalud的小家伙是伪虎鲸和大西洋瓶鼻海豚的女儿,每天吃四十至五十磅鱼的它最近食欲不佳,不知道生了什么病,研究所派了几位科员去给它看病,项林珠是其中一位。

恰逢十月,正赶上安田美纪收到ets寄来的通知书,今年她终于考上了。

为了感谢项林珠的指导,安田美纪邀请她去大岛看火山喷发,同行的还有早川西原和鲍里斯。

她将kekaimaludd 的胃液提取物带回实验室后,和几位同事虚打了招呼便出去了。

沧海月明珠有泪

金泉阅读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未提供资源上传、存储服务。